最新資訊
龍陵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時間:2021-08-21 15:02 來源:未知 微信公眾號:yn2553 QQ公眾號:800061629
熊大孝 攝
龍陵縣自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以來,緊緊圍繞“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主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根本方向,以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根本途徑,持久發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工作,初步形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抓思想認識。深刻認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深刻認識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和社會意義,不僅是推進全縣民族團結進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體現。在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過程中,龍陵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的關系。按照黨委領導、政府主抓、部門落實、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壓實責任,強化措施,細化落實各項測評指標,形成合力,補齊短板,協調推進,高標準推進創建工作的各項目標任務完成。
抓宣傳教育。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龍陵縣結合當前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同時在全縣上下開展學習李鑫、朱家璧、楊德忠、何永云等楷模的先進事跡和英雄壯舉,凝聚各民族群眾守望相助、和諧共處,共同推進建設“美麗龍陵”的強大合力。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愛我中華種子植入青少年的心靈深處,通過小手拉大手,推動各民族形成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意識。進一步拓展宣傳載體,在公共場所及人員密集的地方,充分運用廣電、網絡、電子屏幕等傳播媒體及平臺,通過舉辦各種節慶日、送文化下鄉、召開群眾會議等形式,全面深入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團結進步精神,讓更多的人參與和了解關心民族工作,形成共識,不斷夯實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思想基礎。
抓示范引領。龍陵縣選準典型示范創建的結合點。緊扣當今時代和社會需求,對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疫情防控、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發展經濟、維護和諧穩定等各行各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通過精心選擇、適時推出,引領社會發展和歷史前進的價值取向。目前,已有木城彝族傈僳族鄉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木城彝族傈僳族鄉老滿坡村黨總支書記郭玉琴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創新典型示范創建工作機制。龍陵縣建立健全典型的發現培養、遴選推薦、宣傳學習、表彰獎勵等機制,強化工作抓手,厚植創建根基。扎實推進示范創建“九進”工作。按照中央、省、市、縣民族工作的統一部署,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九進”工作,突出抓好企業、機關、學校和社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工程。不斷豐富創建活動內涵,拓展創建活動范圍,著力選樹一批具有影響力又可復制的示范典型在全縣加以推廣,形成了點、線、面串聯示范帶動的工作局面。
抓治理水平。龍陵縣加大《憲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條例》《云南省民族鄉工作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及普法力度,不斷增強廣大群眾的守法意識和維權意識;堅持法治思維,扎實做好民族宗教領域意識形態、國家安全、平安建設、掃黑除惡、強邊固防、反恐等工作,充分發揮省、市、縣三級同步監測監管涉及民族宗教因素影響團結穩定、網絡輿情聯動處置機制等作用,定期開展民族宗教領域各類矛盾隱患排查,不斷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在法治軌道上妥善協調處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糾紛,確保民族領域和諧穩定;建立健全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的考核辦法、督查檢查、調查研究、村規民約等符合新時代民族工作特點的政策措施及規章制度,不斷推進創建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讓創建工作成果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進一步建立完善少數民族人才的招錄、管理、使用機制,大力培養“忠誠、干凈、擔當”和懂民族語言、文字、習俗,能夠在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繁榮發展中發揮骨干帶頭作用的少數民族干部隊伍。目前,全縣有少數民族處級領導干部4名、實職科級干部51名,縣管職級干部26名、非縣管職級干部51名,所占比例高于少數民族在全縣人口中的比例。同時編制實施少數民族人才發展規劃,每年有針對性地派出科技人員、文化工作者、社會工作者等優秀人才到民族村開展駐村工作,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一個民族不能少的進程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余春玉)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試信息
關注微信公眾號:yn2553
或長按二維碼關注
上一篇上一篇:騰沖市委統戰部召開政治生態分析研判專題會議
下一篇下一篇:龍陵縣召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工作推進會